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般若学的语言

    宇宙万有的实相的基本论纲。龙树在《中·四谛》中说:“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,一以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;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二谛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。”青目解释说,世俗谛明虚妄法,但对于世间是实在,...的同时,还要看到万法缘起,现象假有的一面,否则就会破坏世俗法,而不见中道。《中·四谛》中说:“空法坏因果,亦坏于罪福;亦复悉毁坏,一切世俗法。”只看到空不仅会坏因果律,世俗法,还会破坏佛教四圣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541892.html
  • 试论鸠摩罗什的大乘佛学思想

    亦不去。能说是因缘,善灭诸戏论。”   这八不揭语是采取正反对应而双边否定,以对治自性见。接着,便环环相扣地逐一进行驳斥,然后,再正面立论,标示他们所谓正确的主张,即中道义。《四谛》...就在于此。《四谛》中说:“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,一以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。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二谛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。”对众生说世间因缘假有(俗谛),再诱趋性空之理(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5242532.html
  • 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

    小乘佛教的消极静止面的空寂义,一到了龙树大师,便成了积极的活泼泼的空性义了。在此一空性上,也就显出了「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」之妙用及其精神。这在中论四谛涅槃中各有一偈,可作此一精神的注脚。...大师再三警告说:   不能正空,钝根则自害,如不善咒术,不善捉毒蛇。(四谛)   不善捉毒蛇者,就难免为毒蛇所害,这是警告钝根人士对于理解二际无差别的毕竟空义,所应当注意的地方。在本事经上和...

    张曼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2146723.html
  • “二谛”论和“八不中道”说

      根据吉藏意思,二谛是从诸佛对众生的说教意义上成立的,所以它可归之为言教。这样,于谛和教谛通常也就是指言教二谛。《中论·四谛》说: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:一以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。若人不能知,分别...无实在的生灭,即不生不灭。这也就是《中论·四谛》“三是偈”所表述的思想: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。先有因缘,后有假名,消除了因缘与假名的分别就是中道。不仅看到假名,不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954703.html
  • 二谛论和八不中道说

    成立的,所以它可归之为言教。这样,于谛和教谛通常也就是指言教二谛。《中论·四谛》说: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:一以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。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二谛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。这表明,二谛属于...和合而有"生",则如果因缘不和合就是"灭",这也容易使人误解为有实在的"灭"。若对缘起说作这样的理解,便曲解了它的本意。缘起说的本意,它的实质,是要表达无实在的生灭,即不生不灭。这也就是《中论·四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758700.html
  • 吉藏大师和他的“三论玄义”(下)

    “二谛”是指真话和俗话,这是佛教各派传法的途径。《中论.四谛》就宣称:“诸佛依二话,为众生说法,一以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。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”(《大正藏》卷三十)这即是说,...法,于世间是实;诸贤圣知其颠倒性故,知一切法皆空无生,于圣人是第一义谛”(《中论.四谛》《大正藏》卷四五),这就是说,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本是空无自性的,但凡夫俗子却不认识这种真理,对世间事物作了颠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762066.html
  • 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

    真实状况。龙树《中论》卷四中“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”。[《中论》卷四,《四谛》第二十四章,T30,第0033页中。]佛教“空”的理念并非是纯粹的虚无主义,也不是一种不可知论...”。《易经·贲卦》言:乎天文,以察时变,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[洛书、韩鹏杰主编:《周易·贲卦·彖曰》,北京,团结出版社,1998,第148页。]佛教所具有的文化功能,大多指的是精神、观念层面的文化...

    宏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2839313.html
  • 奘净两师所传的五科佛学

    rdquo;同所说范围,均未翻译。   (二○)见“显扬圣教论”卷五“摄净义品”第三颂、“中论”卷四“四谛&...于那烂陀寺则披览大乘,去信者道场乃专攻小教”(四)。从这些上面,可见那时候的印度佛学早已有因明、对法(“俱舍”)、戒律(五)、中和瑜伽五科,学习次第也大体是以因明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5839944.html
  • 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

    彻底。所以,他对此进行了“推演”,从而形成了中学派的“缘起性空”说之体系,这在他著的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中表现的非常突出。如《中论》的《四谛》中...,那么,一切事物也就都不可能生起。如《中论》的《四谛》又说:   以有空义故,一切法得成。若无空义者,一切法不成。[4]   由此可知,中学派由于对缘起的深入观察,而更加注重于对性空的阐释,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5141640.html
  • 略论《中论》与《阿含经》的关系

    《大正藏》卷三十,《中论》〈四谛〉,页 33 中。   (9) 参见吴汝钧著《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》〈概说〉,页 7,台北市,台湾商务印书馆,一九九七年二月,初版,  第一刷。   (10) 此语...是《阿含经》的通论?  龙树菩萨中学最重要的论典《中论》,印顺法师说它是“《阿含经》的通论”  (北传汉译“四阿含”是目前学术界公认最切近世尊根本教义的经典),“是通论  《阿含经》的根本思想,抉择...

    陈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4065661.html